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12-3
染色原理:所謂三色染色通常是指染胞核和能選擇性的顯示膠原纖維和肌纖維。該法染色原理不陰離子染料分子的大小和組織的滲透有關:分子的大小由分子量來體現,小分子量易穿透結構致密、滲透性低的組織;而大分子量則只能進入結構疏松的、滲透性高的組織。然而,淡綠或苯胺藍的分子量都很大,因此Masson染色后肌纖維呈紅色,膠原纖維呈綠色(淡綠)或藍色(苯胺藍),主要用于區分膠原纖維和肌纖維。Masson染色特點:1、染色穩定2、分化時間短,1~2s3、色彩清晰鮮艷4、適用范圍廣,適宜于組織的石...
12-3
進行分子實驗檢測時需要先準備PCR反應混合物:根據DNA樣本的數量來確定除了DNA外其他混合物的體積(額外增加一份來確保有足夠的PCR反應混合物),將擴增每一個遺傳標記并且在每一個PCR反應管內分19.5uL的反應混合物。配制膠溶液:將25g尿素、7.5mL40%丙烯酰胺:PDA(19:1)加入到250mL的錐形瓶中。加蒸餾水至50mL,充分混勻來溶解尿素(見注釋4)。準備制膠板:把膠板洗干凈,確保上面沒有灰塵,用硅化玻璃板。根據各個廠家的不同把玻璃板夾在一起并且用膠條封住底...
11-26
石蠟切片(paraffinsection)組織學常規制片技術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方法。不僅用于觀察正常細胞組織的形態結構,也是病理學和法醫學等學科用以研究、觀察及判斷細胞組織的形態變化的主要方法,而且也已相當廣泛地用于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教學中,光鏡下觀察切片標本多數是石蠟切片法制備的。活的細胞或組織多為無色透明,各種組織間和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均缺乏反差,在一般光鏡下不易清楚區別出;組織離開機體后很快就會死亡和產生組壞死,失去原有正常結構,因此,組織要經固定、石蠟包埋、切片...
11-26
一、背景大腦皮層是調節軀體運動的高級中樞。它由初級感覺區、初級運動區和聯合區三部分構成。人類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約有140億個,面積約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錐體形細胞、梭形細胞和星形細胞(顆粒細胞)及神經纖維。體外原代培養神經元作為神經科學研究的有力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視。由于神經元是一種高度分化的細胞,動物出生后很少分裂,相對于其它細胞而言,神經元在體外更難以存活和生長。因此,體外培養神經元要求的培養方法和營養條件均較為特殊。二、實驗步驟1.無菌條件下,從懷...
11-16
一、背景大腦皮層是調節軀體運動的高級中樞。它由初級感覺區、初級運動區和聯合區三部分構成。人類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約有140億個,面積約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錐體形細胞、梭形細胞和星形細胞(顆粒細胞)及神經纖維。體外原代培養神經元作為神經科學研究的有力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視。由于神經元是一種高度分化的細胞,動物出生后很少分裂,相對于其它細胞而言,神經元在體外更難以存活和生長。因此,體外培養神經元要求的培養方法和營養條件均較為特殊。二、實驗步驟1.無菌條件下,從懷...
11-16
一、背景海馬是大腦顳葉內側的一個解剖結構,因為形狀類似海馬稱為海馬體。海馬體的主要組成基本單位是神經元,海馬神經元的生理功能與人的記憶密切相關。一些疾病會使海馬神經元出現損傷,比如常見的阿爾茲海默病、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自身免疫性腦炎等等,如果這些疾病出現,就會導致記憶障礙,甚至癡呆的表現。神經細胞是近代神經學科中研究重點之一,神經細胞體外培養是指在體外模擬建立體內生長條件,使神經細胞或神經膠質細胞在其生存和生長并維持其形態和功能的方法。神經細胞體外培養技術已成為當今神經科學...
11-11
一、背景神經元原代培養是將胚胎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部分組織,如大腦皮層、海馬、脊髓等腦組織直接取出,再接種培養的方法。目前國內、外有關神經元培養的方法較多,但在原代培養中神經元的純度和產量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神經元是一種高度分化的細胞,相對于其它細胞而言,神經元在體外更難以存活和生長。因此,體外培養神經元要求的培養方法和營養條件均較為特殊。神經細胞的體外培養技術是研究神經源性疾病的發病機制、進程的一個重要工具,能很好的、直觀的反映離體神經元的發育狀況和生理活性...